<center id="p4in9"></center><nobr id="p4in9"></nobr>
<center id="p4in9"></center><video id="p4in9"></video><source id="p4in9"></source>
<source id="p4in9"><menu id="p4in9"><legend id="p4in9"></legend></menu></source>
<source id="p4in9"></source>
<center id="p4in9"></center>
您的位置:首頁 >> 走進高平 >> 行政區劃

行政區劃

【字體:

東城街街道

  位于市區東部及東北部,以方位命名。東與陳區鎮接壤,東南與米山鎮毗鄰,南與南城街街道相鄰,西與南城街、北城街街道相連,西北與北城街街道接壤,北面及東北與三甲鎮為鄰。南北長約5.5千米,東西寬約3千米,總面 積16平方千米。1961年高平與晉城分縣,屬高平縣城關人民公社;1984年政社分開,屬城關鎮;1994年4月21日撤銷城關鎮,設東城街街道辦事處。辦事處駐長平東街,位于市區東部。

  地處黃河腹地,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。其特點是:四季分明,春燥多風,夏季多雨,秋涼氣爽,冬季寒冷。年平均氣溫10.3℃,最高氣溫35.6℃,最低氣溫-18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8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92天。 長晉高速公路、207國道、北外環路穿境而過,交通便捷,區位優勢明顯;丹河自北而南流經全境;境內有七佛山省級森林公園。

  轄7個村民委員會(張家坡村、店上村、南李村、秦莊村、東山村、果則溝村、溝北村)、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(城東、鳳和、小北莊、平陽、怡陽、丹華、晉陽、迎賓),12個自然村,49個村(居)民小組,計42200余人。

南城街街道

  位于市區南部,以方位命名。東與米山鎮搭界,南和河西鎮接壤,西與野川鎮毗鄰,北和北城辦及東城辦相連。南北長約6千米,東西寬約9千米,總面積50.76平方千米。1961年高平與晉城分縣,屬高平縣城關人民公社;1984年政社分開,屬城關鎮;1994年4月21日撤銷城關鎮,設南城街街道辦事處;2001年1月10日撤并鄉鎮,原唐莊鄉并入南城辦。

  地處黃河腹地,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。其特點是:四季分明,春燥多風,夏季多雨,秋涼氣爽,冬季寒冷。年平均氣溫10.3℃,最高氣溫35.6℃,最低氣溫-18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8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92天。長晉高速公路、207國道、省道長晉線、西環路縱貫南北,省道坪曲線橫跨東西,交通便捷。文化底蘊深厚,歷史沉淀悠久。有骷髏廟,元代名寺金峰寺等。高平舊時八景“金峰夜月”“橫澗垂虹”即在該境域。瓦窯頭村建起了紅色圣地展覽館。

  轄17個村民委員會(上韓莊村、下韓莊村、龐村村、西南莊村、張莊村、唐莊村、樸村村、南許莊村、瓦窯頭村、梨園村、徐莊村、崔莊村、上玉井村、北陳村、南陳村、上莊村、谷口村)、1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(城南、康華、康樂、新榮、新興、南趙莊、橋北、圪塔、龍渠、龍欣、龍盛),32個自然村,123個村(居)民小組,計49700余人。

北城街街道

  位于市區西北部,以方位命名。東與神農鎮、三甲鎮、東城辦相交,南與南城辦為鄰,西與野川鎮、寺莊鎮相連,北與長子縣接壤。南北長約13千米,東西寬約5千米,總面積48.44平方千米。1961年高平與晉城分縣,屬高平縣城關人民公社;1984年政社分開,屬城關鎮;1994年4月21日撤銷城關鎮,設北城街街道辦事處。2021年2月18日鄉級行政區劃調整,原永祿鄉并入北城街街道。街道駐地不變,仍為市區迎賓路21號。

  地處黃河腹地,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。其特點是:四季分明,春燥多風,夏季多雨,秋涼氣爽,冬季寒冷。境內以山區為主,有西山、王降山、高廟山、北溝山、韓王山、松山、佛爺嶺、楊家山、郎公山。年平均氣溫10.3℃,最高氣溫35.6℃,最低氣溫-18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8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92天。省道長晉線、西環路、北環路貫穿全境,交通便捷,高平火車站坐落北城。有申家莊煤礦專用鐵路線,與太焦鐵路線接軌。街道公路與省道長晉線相連,柏油路、水泥路縱橫交錯,村村相通。長平之戰遺址較多,企甲院、圍城、石門、王何、東山、秋子、堡頭等村均因長平之戰而得名?,F存城西北大寺古戲臺、瑞云觀大殿、王何五龍廟古戲臺、大馮莊湯王廟、企甲院文昌閣、二仙廟等文物古跡。扶市和上扶的倉頡廟,有開啟中華文明的倉頡造字傳說。許莊的閣樓,院落完整,建筑別致。秋子古戲臺,保存完好,以收音效果聞名。

  轄22個村民委員會(大馮莊村、企甲院村、圍城村、王寺村、邊家溝村、李家溝村、南王莊村、王何南村、王何北村、王降村、北溝村、南溝村、永祿村、底東山村、鋪上村、秋子村、許莊村、東莊村、扶市村、上扶村、黃耳溝村、堡頭村)、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(城北、城西、西關、友誼、府興、太華、新北、蘭花),42個自然村,119個村民小組,計50599余人。

寺莊鎮

  位于高平市西北部,距市區8千米。東依永祿鄉、南壤北城辦、西鄰野川鎮、沁水縣,北與長子縣相連。東西寬約9.6千米,南北長約18.5千米,總面積132.04平方千米。2001年1月10日撤并鄉鎮,原釜山鄉、趙莊鄉并入原寺莊鎮。鎮人民政府駐寺莊村,以駐地村命名。

  屬暖溫帶季風氣候,其特點是春季多偏南風,秋季多偏北風,冬季盛行西北風。地處丘陵,地形分為山區、平原、丘陵三種類型。全鎮東、西、北三面環山,中南部為河谷地帶,地形平緩,主要山脈有發鴆山、琉璃山、丹珠嶺等。地下礦藏豐富,主要資源有煤、錳、鋁土礦等,特別是無煙煤,不但分布廣,儲量多,而且埋藏淺宜開采,是高平市煤炭儲量最多的鄉鎮之一。丹河源頭在該鎮西北部,順流而下,四季長流。有釜山、趙莊水庫2個,年平均氣溫10.1℃,年平均降雨量500-600毫米,無霜期180天。省道長晉線、太焦鐵路縱貫全鎮南北,火車站及鐵路專線儲運自如,北固線東連省道西接沁水,楊界線連通市域循環線,四通八達。

  名勝古跡:高平舊時八景,有三處在寺莊境內:一是長平村東北的“石室朝霞”;二是傘蓋村北鳩山寺的“鳩山暮雨”;三是丹河上游的“丹水秋波”。民間俗稱“伯方廟,市望塔,秋子戲臺,西陽閣,圣皇嶺的好挑角”均在該鎮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(二郎廟),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(仙翁廟);還有新發現的中國現存最早的金代王報古戲臺。

  轄33個村民委員會(寺莊村、伯方村、柏枝莊村、北王莊村、長平村、德義村、郜家莊村、管寨村、箭頭村、馬家溝村、市望村、王報村、望云村、西陽村、楊家莊村、釜山村、賈村村、高良村、西曲村、太平村、蘆家峪村、回溝村、李家河村、趙莊村、什善村、草芳村、河泊村、傘蓋村、靖居村、掘山村、柳村村、琚家莊村、鹿宿村)、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(伯云),87個自然村,179個村民小組,計46300余人。

河西鎮

  位于高平市南部,距市區8.5千米。東與石末鄉相臨,南與澤州縣相連,西與馬村鎮為鄰,北與米山鎮、南城辦相接。東西長約18千米,南北寬約9千米,總面積103.6平方千米。2001年1月10日撤并鄉鎮,原牛莊鄉、懸壺南鄉并入河西鎮。鎮人民政府駐河西,以駐地村命名。

  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。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、石灰石等。年平均氣溫10.4℃,最高溫度34℃,最低溫度-15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80-60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80-185天。全鎮地勢平坦、交通便利、商貿發達,太焦鐵路、207國道、省道長晉線、長晉高速公路及數條市鄉公路四通八達。正在建設中的長晉一級公路、高新、高沁高速公路、嘉南鐵路以及張峰引水工程都經過該鎮。文物古跡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明寺、游仙寺、二仙廟。

  轄31個村民委員會(河西村、北蘇莊村、宰李村、鞏村、喬村、焦河村、新莊村、牛村、劉莊村、杜村、下莊村、仙井村、常樂村、官莊村、牛莊村、丁壁村、雙井村、李家莊村、朵則村、西李門村、東李門村、義莊村、窯頭村、永寧寨村、南凹村、懸壺南村、北嶺村、小仙村、回山村、梅葉莊村、司家川村),54個自然村,202個村民小組,計48100余人。

米山鎮

  位于市區東南部,距市區5千米。東與石末鄉、北詩鎮接壤,南與河西鎮相連,西與南城辦、東城辦毗鄰,北與三甲鎮、陳區鎮相交。東西寬約6.5千米,南北長約12千米,總面積64.67平方千米。2001年1月10日撤并鄉鎮,原云泉鄉并入米山鎮。鎮人民政府駐米西,以原駐地村米山命名。

 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,年平均氣溫10℃左右,最高溫度35℃,最低溫度-18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50-60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80天。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,儲量18356.51萬噸。長晉高速公路出入口位于該鎮西部,省道坪曲線、米雙公路橫貫東西,與縱橫交錯的鎮村道路,形成了十分便捷的交通網絡。實施戶通水泥路工程,完成29.6萬平方米,基本實現了全覆蓋。境內文物古跡眾多,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(定林寺),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(鐵佛寺、三嵕廟),晉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(祁土貢墳)。2006年,被省政府命名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。

  轄25個村民委員會(米東村、米西村、川起村、石橋口村、上馮莊村、下馮莊村、南朱莊村、侯家莊村、司家莊村、井則溝、董寨村、郭村、孝義村、三王村、東墡村、云東村、云西村、云南村、張壁村、東南莊村、南山村、吳村、勾要村、南坡村、酒務村),55個自然村,134個村民小組,計35100余人。

馬村鎮

  位于高平市西南部,距市區11千米。東與河西鎮相連,南與澤州縣為鄰,西同沁水縣交界,北和原村鄉、野川鎮接壤,東西長約14.5千米,南北寬約8.5千米,總面積65.6平方千米。2001年1月10日撤并鄉鎮,原東周鄉并入馬村鎮。鎮人民政府駐馬村,以駐地村命名。

  屬暖溫帶季風氣候。年平均氣溫10.5℃,最高溫度35℃,最低溫度-15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50-60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75-180天。地處丘陵,主要山脈有臥牛山、藏佛山、龍王山、香山、吾神山、老馬嶺、黃 嶺、臥佛山等,境內最高峰吾圣山位于西南部邊境,海拔1346.6米,最低點康營村位于鎮東部,海拔809米。境內煤鐵資源豐富,自古被稱為“煤鐵之鄉”。 鐵路唐安煤礦專用線、坪曲線公路過境。

 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。有以高平關、古光狼城為代表的古戰場文化;以資圣寺、成湯廟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;以大周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文化;以黑陶、面塑、剪紙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等多處文化旅游資源。截止2010年共獲得“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”“國家經濟開發示范鎮”“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鎮”“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”“山西省文明和諧鄉鎮”“山西省中心集鎮”“山西省小城鎮建設示范鎮”等榮譽稱號。

  轄18個村民委員會(馬村、陳村、康營村、永安村、閣老村、莊頭村、古寨村、唐東村、唐西村、東周村、西周村、溝頭村、大周村、崛山村、東牛莊村、西牛莊村、東宅村、金章背村)、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(唐絲、唐安礦),32個自然村,132個村民小組,8745戶,計34300余人。

北詩鎮

  位于高平市東部,距市區14.5千米。東與陵川縣禮義鎮交界,南同石末鄉毗鄰,西和米山鎮相連,北與陳區鎮、建寧鄉接壤。東西寬約9.5千米,南北長約12千米,總面積73.73平方千米。2001年1月10日撤并鄉鎮,原擁萬鄉并入北詩鎮。鎮人民政府駐北詩,以駐地村命名。

  北詩自然環境優美,山河絢麗,萬壑爭流,靈秀其間,氣候宜人。整個地形北高南低三面環山。是古老的“煤鐵之鄉”。手工業、鄉鎮企業具有雄厚的基礎,煤、鐵礦石、石灰巖、鋁礬土資源豐富;年平均氣溫10℃左右,最高氣溫35℃,最低氣溫-17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70-175天。交通便利,村通油路,戶戶通水泥路。文物古跡有翠屏山南麓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仙宮,有高廟山的二仙廟、長畛村北的瘟神洞等。丹水村北、擁萬村西、西韓村西三村南北呈一字型各長有一棵古柏,株距2500米,樹形各異,相輔相成,組成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,堪稱奇觀。

  轄26個村民委員會(北詩村、西詩村、北詩午村、南詩午村、北墡村、秦家莊村、董莊村、野溝村、東吳莊村、龍泉村、上沙壁村、中沙壁村、興洞村、擁萬村、平頭村、郝莊村、丹水村、龍尾村、姬家莊村、掘墡頭村、爐引村、西韓村、東韓村、化壁村、南村、東嶺村),38個自然村,148個村民小組,計32700余人。

陳區鎮

  位于高平市東北部,距市區11.5千米。東和建寧鄉交界,東南與北詩鎮接壤,南與米山鎮為鄰,西和三甲鎮、神農鎮相連,北與上黨區搭界。南北長約10千米,東西寬約7.5千米,總面積62.33平方米。1961年高平、晉城分縣,屬陳區人民公社; 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開,屬陳區鎮。鎮人民政府駐陳區,以駐地村命名。

  地處丘陵,境內東有南、北魚仙山,西有西甲山,北有龍王山,東南有大佛山,中有舍利山和四坪山。群山環繞,山嶺重疊、溝壑縱橫、村莊分散,唯西南一隅為開闊地帶。東西兩條季節性河流,從北向南流經全境,匯入東倉河,而后進入丹河。氣候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。年平均氣溫10℃,最高氣溫30℃,最低氣溫-20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00-55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85天。省道坪曲線從鎮南部通過,長治至云泉公路貫穿南北,鄉村公路四通八達。文物古跡較多,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(開化寺、清夢觀、姬氏民居)。開化寺壁畫,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的宋代壁畫,具有很高的觀賞和歷史文物研究價值。

  轄22個村民委員會(陳區村、王村、石村村、浩莊村、西山村、郭家溝村、張家莊村、四坪山村、王家河村、鐵爐村、迪陽村、北兆莊村、安河村、沙院村、東窯頭村、任家莊村、宋家村、南河村、魏莊村、王家村、西坡村、劉家廟村),63個自然村,179個村民小組,計30700余人。

三甲鎮

  位于市區東北部,距市區7千米,東與陳區鎮接界,東南與米山鎮相交,西南和東城辦、北城辦接壤,西和永祿鄉相連,北與神農鎮為鄰,東西長約8千米,南北寬約7.5千米,地形近似于等邊三角形,總面積39.73平方千米。1961年高平、晉城分縣,屬三甲人民公社;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開,屬三甲鄉;1995年5月8日,屬三甲鎮。鎮人民政府駐三甲南,以原駐地村三甲命名。

  地處丘陵,境內東有狼臥圪嘴嶺和西甲山,西依韓王山,中有縱貫南北全境的小東倉河。年平均氣溫10℃左右,最高氣溫34℃,最低氣溫-16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50-60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75-185天。境內交通發達,長晉高速、207國道、團高公路過境,鄉村公路村村通,基本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。赤祥村的“嘉祥寺”,建于五代后周年間,三進院落,建筑規模較大,保存基本完好,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工商企業、建筑業、手工業歷史悠久,鐵鍋、火爐等產品久負盛名。

  轄18個村民委員會(三甲村、西栗莊村、槐樹莊村、長壽村、邢村、北莊村、靳家村、路家山村、北李村、響水坡村、趙家山村、底池村、姬家山村、徘南村、徘北村、南河村、赤祥村、劉家村),34個自然村,98個村民小組,計24600余人。

神農鎮

  位于高平市東北部,距市區10千米。該鎮東連陳區鎮,南鄰三甲鎮,西接永祿鄉,北與上黨區、長子縣搭界。東西長約10千米,南北寬約6.5千米,略呈半圓形,總面積50.2平方千米。1961年高平、晉城分縣,屬團池人民公社;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開,屬團池鄉;2000年7月11日,撤銷團池鄉,設立神農鎮。鎮人民政府駐團池村,因神農故里命名。

  地勢復雜,溝壑縱橫,平地較少,大部分屬丘陵和半山區。東有虎頭山和狗王山,西有郎公山,北有羊頭山,三面環山。東倉河、西倉河自北向南流經全境。旅游資源豐富,境內的羊頭山,是澤州、潞州(今晉城市、長治市)的分界地,有“嶺限二郡,麓跨三邑(即長治、長子、高平)”之稱。這里山峰挺拔,怪石嶙峋,夕陽西下,殘陽映照,群山霞光萬道,宛如天上仙境?!把蝾^夕照”即為高平舊時八景之一。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、鐵、硫礦、鋁礬土、石灰石、優質礦泉水等。207國道、長晉高速縱貫南北,王浩公路橫穿東西,修通了20千米旅游專線公路,43個村戶通水泥路,交通便利。年平均氣溫9-10℃,最高氣溫34℃,最低氣溫-18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70天。境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羊頭山炎帝文化風景名勝區1個(3A景區);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。位于李家莊村北的羊頭山遺址,是距今約2.6萬年至1.4萬年間的舊石器晚期的文化遺址,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研究價值。

  轄23個村民委員會(團東村、團西村、口則村、石壑村、嶺東村、莊里村、換馬村、故關村、許家村、西坡上村、長畛坡村、東郝莊村、池院村、東沙村、李家莊村、東沙院村、西沙院村、邱村、中廟村、中村、小西溝村、小河西村、申家村),44個自然村,102個村民小組,計23200余人。

野川鎮

  位于高平市西部,距市區13千米。東連北城辦、南城辦,南壤馬村鎮,西鄰沁水縣、原村鄉,北接寺莊鎮。南北長約20千米,東西寬約5千米,總面積93.1平方千米。2001年1月10日撤并鄉鎮,原杜寨鄉并入野川鎮。鎮人民政府駐大野川,以古地名野川命名。

 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,地勢西北高,東南低,一條許河貫穿南北,山清水秀,林木茂盛,環境優美。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、錳、鋁、土礦等。年平均氣溫10℃,最高氣溫35℃,最低氣溫-18℃。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85天。交通便利。省道坪曲線穿鎮而過,新建的外環二級路極大地緩解了楊界線交通壓力,模凹村盤山公路彎彎曲曲盤旋而上,直通海拔1310.6米的十字嶺山頂。村村通油路,戶戶通水泥路。野川鎮歷史悠久,文化燦爛,自然風光優美,旅游資源豐富。大野川村唐經石幢,圪臺山北魏石窟,模凹村抗日戰爭高平紀念館,吳莊村王靜波烈士紀念亭,西玨山風景名勝,全市最大的杜寨水庫,均為旅游景點。

  轄17個村民委員會(大野川村、上野川村、溝村、路家村、大西溝村、東溝村、喬家溝村、南楊村、北楊村、杜寨村、北常莊村、圪塔莊村、大西社村、圪臺村、河底村、吳莊村、柳樹底村),56個自然村,121個村民小組,計22500余人。

原村鄉

  位于高平市西部,距市區10千米。東、北與野川鎮相連,南與馬村鎮為鄰,西與沁水縣交界。東西長約13千米,南北寬約7.5千米,面積68.87平方千米。1961年高平與晉城分縣,屬原村人民公社;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開,屬原村鄉。鄉人民政府駐原村,以駐地村命名。

  境內地勢西高東低,西部和北部為山區,東部和南部為丘陵地帶,中部為河谷地區。東有皇王山,南有雷神嶺,西有陳山,北有相公山和虎頭山。山多林密,有國營董峰林場,鄉辦章莊林場。明公河由西向東貫穿全境,折向東南,流入許河。年平均氣溫10℃,最高氣溫33℃,最低氣溫-16℃。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65天。省道坪曲線橫貫東西,村村通油路,交通便利,四通八達。境內名勝古跡眾多,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;晉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松棚廟龍鳳樹、陸軍十七師抗日陣亡烈士紀念碑;蟠龍寨侍郎府,長平之戰遺址安貞堡;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良戶,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下馬游等。1979年,陳山村高平抗日縣委舊址被中共晉城市委、晉城市人民政府命名為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。

  轄19個村民委員會(原村、狼兒掌村、陳莊村、常莊村、皇王頭村、下馬游村、上馬游村、北山村、前河村、何李村、秦城村、馮村、下董峰村、窯則頭村、陳山村、良戶村、章莊村、交河村、里溝村),52個自然村,135個村民小組,計19600余人。

建寧鄉

  位于高平市區東北部,距市區17千米。東臨陵川縣禮義鎮,南與北詩鎮接壤,西與陳區鎮相連,北臨上黨區西火鎮。南北長約7.5千米,東西寬約4.5千米,面積31.6平方千米。1961年高平與晉城分縣,屬建寧人民公社;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開,屬建寧鄉。鄉人民政府駐建南,以原駐地村建寧命名。

  境內南有南山,北有金泉山,西有南魚仙山和北魚仙山。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。建寧河由北向南過境流入陵川,匯入丹河。年平均氣溫9℃,最高溫度32℃,最低溫度-18℃;年平均降雨量550-60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65天。省道坪曲線橫貫東西,交通便利。建寧鄉古跡較多,僅建寧、郭莊構成院落的古廟就有20座。規模較大的有建寧南廟,建寧與北社間的佛興寺,建寧北大廟的圣人殿,何家北嶺的亂石垴等。

  轄14個村民委員會(建南村、建北村、郭莊村、蘇莊村、府底村、馮莊村、建東村、西溝新村、佛掌村、李家河村、金泉村、皇宜村、曹家村、北社村),21個自然村,64個村民小組,計19100余人。

石末鄉

  地處高平市東南部,距市區19千米。東與陵川縣搭界,南和澤州縣接壤,西與河西鎮、米山鎮為鄰,北與北詩鎮相連。南北長約9千米,東西寬約8.5千米,面積45.33平方千米。1961年高平與晉城分縣,屬石末人民公社;1984年5月25日政社分開,屬石末鄉。鄉人民政府駐石末,以駐地村命名。

  境內大部屬丘陵地帶。東有墓掌山和紅花山,西南倚馬鞍山和萬松山,西有白龍王山,西北有廟凹山,東北有趙虎山,中有紫峰山,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、鐵、鋁釩土、鉗土、硫鐵礦、石灰石等。年平均氣溫10.3℃,最高氣溫35℃,最低氣溫-18℃。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,主要集中在7-9月。無霜期180天。高陵高速、米雙線、石河線貫穿境內。文物古跡有龍王山的龍王廟,建筑整齊,保存完好。石末村千年特大酸棗樹,挺拔不衰;侯莊趙家老南院,一進十八院,聞名遐邇。1988年將全鄉分散的烈士紀念碑集中于此,建成石末鄉烈士陵園,陵園正中矗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。2007年全國農業工作現場會在石末召開,2009年被評為“山西省愛國衛生模范村鎮”,2010年被評為“晉城市愛國衛生先進鄉鎮”。

  轄12個村民委員會(石末村、北張寨村、寨平村、侯莊村、東靳寨村、西靳寨村、王莊村、晁山村、北凹村、甕莊村、雙泉村、畢家院村),30個自然村,88個村民小組,計16500余人。

欧美福利在线|亚洲精品国产三级在线|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|国产一级AV免费高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