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成效明顯
近年來,我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,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創新,急群眾所急、解群眾難題,全力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,持續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度和幸福感、獲得感。
強機制,形成基層治理強大推力。堅持以“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”為統領,市縣兩級全部建立基層治理聯席會議制度,成立工作專班,健全了黨委領導、政府負責、民政牽頭、部門協作、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,在組織領導、政策引導、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全面保障;依法有序完成村(社區)“兩委”換屆選舉工作,“一升一降一肩挑”結構性指標居全省前列,在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方面邁出堅實步伐。堅持以“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建”為牽引,深化“五縱四橫”黨建網格化機制建設,縱向上明確“街道黨工委—社區黨組織—網格黨支部—樓棟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五級責任鏈條,橫向上建立“社區—樓院—網格—物業”四方聯動機制,推動實現社區專職網格員全覆蓋,構建全科網格“1+7”制度體系,實行“六步閉環”工作機制,形成“多網合一、一網統籌”的網格化治理架構。堅持以“全市街道辦重點工作考核”為抓手,突出考核獎懲機制建設,由民政部門牽頭11家相關部門對全市街道辦進行考核排隊,充分發揮考核“指揮棒”作用,推動基層治理工作落地見效。
提品質,不斷提升三治融合能力。全面夯實基層自治基礎,在全市所有村(社區)實現村規民約修訂、村民議事協商目錄編制、民主協商流程圖制定、“四議兩公開”落實四個100%全覆蓋;牽頭抓好清廉村居創建,制定村級事務“小微權力”清單和流程圖,厘清了村級小微權力邊界,全市村級黨組織紀檢委員、監督委員會主任、紀檢監察聯絡員“三員合一”覆蓋率達到92.5%;指導各縣(市、區)明確社區依法履行職責、依法協助政府工作、階段性協助工作“三個清單”,清理規范村級組織和工作機制掛牌,進一步理順村(社區)與職能部門及基層政府的權責關系,助力基層減負增效。廣泛激發基層共治活力,統籌成立市級社會工作服務站、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、社會組織孵化中心“一站兩中心”,在城區、澤州、陽城實現鄉級社會工作站全覆蓋。全力打造基層善治品牌,指導支持各縣(市、區)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繼續選樹培養一批鄉村治理服務示范和善治示范典型,以點帶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。目前,全市共有17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、32個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、14個省級鄉村治理服務示范社區和93個省級善治示范村,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1個,全國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1名,澤州縣巴公鎮南山村還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。
抓服務,匯聚服務民生強大合力。建強服務陣地,持續推動城鄉社區補齊設施建設短板,全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由2019年的9.46萬平方米提升到目前的12.64萬平方米,搭建推行“老年大學”“五點半課堂”“護士到家”等特色化“一老一小”服務,逐漸構筑起方便、快捷、高效的城市基層黨建服務圈。優化服務水平,將“雙報到雙服務”工作作為提升共駐共建水平的主抓手,聯合組織部門推動633個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、3萬余名在職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11000余次,志愿服務達7.2萬人次;推行“三張清單”制度,梳理社區居民“需求清單”,統籌報到單位“資源清單”,有機銜接形成“項目清單”,先后落實為民服務、設施提升等項目300多個,推動部門資源與基層需求無縫對接、相互匹配。搭建智能平臺,在城區率先探索“智慧社區”新路徑,84個社區全部構建“數字駕駛艙”,鏈接社區周邊商超、餐飲、維修、家政、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資源,量身打造了社區證明“不進門”輕松拿、醫院掛號“不跑腿”如愿約、孩子放學 “不回家”放心等、家有煩事“不見面”能人幫等線上服務內容,目前已累計線上服務群眾6萬余人次,通過打造數字化新型社區,推動“互聯網+城鄉社區服務”深度融合,助力實現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。
本頁二維碼